|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心邀(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合成杂质对照品,包材辅料相容性研究,中药化药检测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合成工艺研究
新闻中心
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及合成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浏览次数:7        返回列表
 罗红霉素是一种功效极强的抗生素,该药物合成工艺分为2步,首先是红霉素或硫氰酸红霉素与盐酸羟胺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霉素肟,然后红霉素肟与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罗红霉素。

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是化学制药工业的基础,对药物生产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心邀生物的工艺研发部门致力于开发稳定低成本且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工艺,其研发团队在对工艺优化,开发新型、安全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有着丰富的经验。

1、罗红霉素的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比红霉素耐受好,副作用小,血清半衰期更长(12小时,血液及组织液中浓度最高),蛋白结合率高达90%~95%等特点。

罗红霉素除保留了早期大环内脂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外,还提高了药代动力学的特性。罗红霉素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呼吸道及血液内的浓度高,能够穿透并能进入吞噬细胞内,对治疗衣原体、军团菌等细胞内感染有效。

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除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外,还可用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感染。

2、罗红霉素药物合成工艺

采用红外光谱检测仪、高线液相色谱仪、酸度计仪器,使用三乙胺、盐酸羟胺、硫氰酸红霉素(含量≥82%)、甲醇钠、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氢氧化钠、甲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均为工业品)等材料可以合成罗红霉素。

(1)中间体红霉素肟的合成工艺研究

在500 ml四口烧瓶中,投入甲醇90 g,三乙胺42.5 g,硫氰酸红霉素100 g,搅拌至溶解,加入盐酸羟胺43 g,升温至35反应30 h,然后升温至45反应30 h,降温至20以下,滴加水180 g,抽滤得肟盐。将肟盐投入1000 ml四口烧瓶中,加甲醇150 g,搅拌加入20%氢氧化钠至完全溶解,测pH10.5~11.0;滴加水320 g,搅拌结晶1 h,温度18~24,抽滤,烘干,得红霉素肟77 g,含量96.1%。

(2)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研究

取50 g红霉素肟溶解于120 gDMF中,搅拌降温至-5,缓慢滴加甲醇钠14.8 g,搅拌10min,继续降温至-10于30min缓慢滴加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10 g,保温反应20min,加入冰醋酸5 g。减压回收DMF(回收率≥90%),加入甲醇110 g加热至60搅拌至溶解,抽滤,于35滴加2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0.5~11.5,缓慢滴加水130 g,降温至25以下结晶1 h,抽滤,烘干,得罗红霉素52.5 g,含量96.5%,收率105%。

罗红霉素的检测方法为液相色谱仪检测,采用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检验条件,条件如下:

(1)色谱柱:迪马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孔径为10 nm,碳填充率为19%。

(2)流动相A:0.067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乙腈(6535);

(3)流动相B:v(水)v(乙腈)=3070

结果发现:

(1)反应时间对罗红霉素合成的影响

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分别考查反应时间对罗红霉素合成过程的影响,发现甲醇钠和侧链的滴加时间分别是10min、30min时反应结果最好,甲醇钠滴加过快会导致反应不完全,杂质含量变大;侧链滴加过快也会造成杂质含量变大。含量按液相图谱峰面积计算。

(2)反应温度对罗红霉素合成的影响

按照上述条件考察反应对罗红霉素合成过程的影响,发现滴加甲醇钠时反应温度-5较好,滴加侧链时反应温度-10为佳。

因此罗红霉素药物合成工艺条件如下:甲醇钠、侧链滴加时间为10min、20min,甲醇钠、侧链滴加温度分别为-5、-10为好,总收率可达105%以上。

心邀生物拥有核心技术团队,独立CNAS实验室,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对罗红霉素杂质对照品研发优势明显,可供应罗红霉素系列杂质对照品或中间体。

心邀生物专门为客户提供可定制的临床前试验服务方案,拥有多年研发技术经验积累,在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药效研究,以及毒理学方面有专业的知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快速的周转期以支持各项药物开发、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帮您选取高价值的候选药物投入临床试验应用阶段。如有需求欢迎联系我们4008309188.